Tag Archives: 大公報

人物專訪\IT愚公力推本地金融科技改革

圖: 陳家豪呼籲港人必須在電子貨幣上「追落後」

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的身份接受大公報的人物專訪,主題主要是圍繞本地金融科技改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以「還俗IT人」自居,經常遊走於各大金融科技論壇,又跑到各大學開書講學的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為的是傳揚金融科技的「真理」,力勸世人要「追落後」,免得失去競爭力。可是,他不是發表災難性的驚世預言,就是督責某某官員工作不力,別人覺得他是「麻煩友」,但他卻自問是有愚公之志,深愛香港,所以「愛之深責之切」,希望自己退休時可以享受科技帶來的好處。\大公報記者 周詠恩(文/圖)

「轉數快」助電子支付入直路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大公報的報道

本會主席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接受大公報訪問有關「轉數快」助電子支付入直路的報導。

【大公報訊】記者陳玉蓮報道:對於香港電子支付的應用,一直以來,香港實行「無現金」城市的步伐均較內地慢,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銀行系統未能接通電子錢包。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表示,自從「轉數快」開通後,業界就如打通「任督二脈,氣血暢通」,電子支付可以正式「落地」香港,整個生態終於打通,進入大直路,而電子支付的雪球亦預料將會越滾越大。

他預期香港在半年內電子支付將可以越來越普及化,走向「無現金」城市的步伐將可以加快,當中特別是「車仔麵」店會更快接受電子支付的方式,因為可以簡化其落單的程序,加快交易的時間,從而增加收入。另外,他認為電子支付現階段較為受25歲至40歲年齡層的青睞,最主要是由於該年齡層的消費力強勁,加上使用智能電話較多。

電子支付的趨勢將會越走越快,在電子支付首個階段,預期未來銀行及金融科技公司將會探索分銷分類帳技術,以改變跨境支付,而隨着全球網絡攻擊增加,監管機構將重點放在數據私隱上,而電子支付公司將會陸續投資於高級認證技術,以應對數據泄露的問題。

文章報道原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

“智慧城市 本地都得”——陳家豪會長發表於『大公報』文章

如果一個城市能讓居民簡單點點手機屏幕就能預約門診掛號、查詢及即時繳納水電煤、申請辦理護照,甚至為路邊停車咪錶增付費用,是否天方夜譚?當特區政府努力地推動智慧城市的時候,內地多個城市已經在本年四月中落實了以上種種移動端便民服務。
騰訊的微信“城市服務”整合了不同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和政府機關原本獨立運作的系統,在已經有超過五億用户的微信平台上提供預約醫院掛號、水電煤費用繳納、護照、港澳台通行證辦理及路邊停車收費。阿里巴巴就開始為個別城市居民的支付寶錢包首頁開啟了“城市服務”,點擊進入後可直接查詢交通違章等資訊,甚至通過手機進行車牌搖號。
隨著接入同一平台的政務機構或第三方服務機構增多,“網際網路+政務”服務內容將會愈趨豐富,市民生活起居變得方便。年內該兩個系統還會接入物價查詢、信用查詢、婚姻登記預約、圖書館借書預約等功能。筆者相信類似的系統還會為不同的商業機構提供税務、報關、物流甚至是市場統計及消費者行為等資訊以提高不同城市的競爭力。
當局宜基礎入手助發展
你可能會問,香港資訊發達、用户人數眾多、移動通訊覆蓋全城而且費用低廉,為何本地市民仍然沒有半點跡象能享受以上種種便民服務?
除了政府舉步維艱外,一個沒有開放而且已開始落後的零售支付系統、欠缺統一個人身份核實政策是成功推動智慧城市的絆腳石。由於港府一直未有像內地、台灣及新加坡一樣意識到構建一個開放及低成本的零售支付系統的重要性,以致本地網購及現在流行的O2O零售要依靠費用高昂卻欠缺有效保安的信用卡系統來實現網上支付,以致發展一直裹足不前。
其實我們現階段不需要重新新發明輪子,只要從基礎著手,給予公眾及第三方機構一些開放的付費平台和不同政府機關、銀行及公營機構的數據交換公開接口,就能讓不同的第三方“智慧城市”系統在本港落地生根。

“盼望小城 茁壯發展”——陳家豪會長發表於『大公報』文章

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於 2015 年 4 月 9 日在『大公報』上發表了一篇名為“盼望小城 茁壯發展”的文章。 文章中以一個有趣的小故事引出話題, 結合了一些香港的實際情況, 訴說了對香港的感情和希望香港能向更好的方向改革發展的祈望。 希望閱讀後的朋友們都能引起共鳴。 以下為該文章的正文。

盼望小城    茁壯發展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