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結業誰之過? 香港經濟競爭力所餘無幾
作者:陳家豪
發佈:ezone.hk - IT Times – 名家專欄
香港近日有多家老飯店結業,令筆者聯想到香港政府現時的經濟政策弊病、甚至是金融科技(FinTech)策略跟老飯店遭遇一樣。
某海鮮飯店在七十年代是當時中產階層經常聚會的好去處。由於它位於公眾碼頭附近,前面有巴士總站,加上旁邊有個大空地可以停泊車輛,交通便利;主打菜是一些從旁邊碼頭送來的不需要什麼烹調技巧也令客人大快朵頤的新鮮海產。由於地理位置優越,每日客似雲來,是當年香港「四大海鮮飯店」之首。幾十年匆匆過去,碼頭因為填海已經遠離飯店達 1 公里。旁邊的空地早以變成商場。地鐵把以前絡繹不絕的過海人流引到別的地方去了,主打海鮮都變成和其他飯店一樣來自養殖場,了無特色。老顧客其實也不斷表達意見叫老闆引入新菜色甚至推薦新廚師去符合市場要求,但老闆一直優柔寡斷,遲遲沒有行動。如果老闆不是早年把物業買下來及有一點積蓄,相信飯店早已經敵不過競爭而結業。
傾斜「霸權」行業
回到現實世界,我們發現最近多份權威報告均指香港的競爭力已敲響警號。世界經濟論壇(WEF)全球競爭力年報顯示,儘管香港的全球競爭力指數整體排名保持前兩年一樣的第七位,但創新力排名只得 27,顯著偏低並有下降趨勢! 金融市場發展方面更由第一跌至第三位。此外,世界銀行集團(WBG)的營商環境報告亦顯示,香港的便利營商排名由第三跌至第五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表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更指出,香港在中國的 294 個城市中的綜合經濟競爭力方面的最新排名 12 年來首次被深圳超越,從榜首跌至第二位!
筆者雖認為,政府剛剛設立的幾種配對基金有助吸引資金協助初創企業,但本地經濟發展長期傾斜於傳統金融、地產及酒店等「霸權」行業,根本無空間注入內地「互聯網+」帶動的共享經濟(Share Economy)、互聯網金融、大數據應用等概念,結果整個生態圈嚴重缺乏養分供應初創企業持續發展,配對基金的作用有可能像在沙漠上灌溉種植一樣。
由於香港過去多年缺乏實體經濟支持,金融市場主要靠人民幣業務推動才得以繼續發展。但隨着國內互聯網金融發展及改善政策,本地人民幣 2015 年底存款比 2014 年同期已經減少約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