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傳統金融與Web3參與者之間的認知差異

以下是我會會長陳家豪先生發表在明報財經的文章。

隨着越來越多的金融科技相關活動在香港舉辦,愚公得到了很多機會與從事金融服務業的朋友們一起討論香港的金融科技領域情況。這些討論的話題通常涉及香港的Web3發展、虛擬資產交易的合規化,以及內地和香港推出和測試央行數字貨幣的應用。

然而,我也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從事傳統金融的高管對虛擬資產的認知不足,仍然不清楚虛擬貨幣及穩定幣的運作原理和市場操作模式。與此同時,從事Web3的高管則對傳統金融的合規要求及港幣的特殊地位和價值的基礎知識也欠缺瞭解。這種青黃不接的情況令愚公感到擔憂。

傳統金融業界對虛擬資產認知不足

由於虛擬資產交易市場的特殊性和技術複雜性,以及政府監管政策的不斷變化,從業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和發展。然而,許多從業者可能沒有充分意識到這一點,或者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資源來進行學習和適應。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由於虛擬資產交易市場的變化和政府監管政策的不斷變化,使得從業者無所適從。這需要從業者具備較高的靈活性和適應性,但許多從業者可能缺乏這些能力,或者缺乏足夠的資源和支持來進行適應和調整。

香港政府過去一直對虛擬資產採取非常保守的態度,並且一直不鼓勵其在香港進行零售模式的交易。政府也曾推出非常嚴格的要求以保護投資者免受市場風險和不法行為的侵害為由,幾乎禁止了所有機構在香港參與虛擬資產的交易。 但隨着全球對虛擬資產的認可程度越來越高,香港面對金融機構、人才甚至是資金的大量流失後,在2022年底才開始逐漸放寬虛擬資產交易的監管,甚至高調承認其合法地位及對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性。

虛擬資產交易人士不熟悉業界規管

隨着Web3技術的快速發展,政府開始以合規和發牌制度把虛擬資產交易主流化。然而,許多人對傳統金融的合規要求以及港幣的特殊地位和價值的基礎知識缺乏瞭解,這給他們在香港申請牌照帶來了很多困難。此外,許多業界人士對本地不同監管機構的各種合規、保險、從業員牌照和財務及流程審計等要求也缺乏深入的瞭解。

特別是,由於內地全面禁止虛擬資產交易項目,許多有內地背景的人士從外國回流到香港,希望在這裡參與Web3的發展。然而,他們對香港金融市場的監管機構SFC和HKMA的監管要求、目前的發牌制度、以及相關產品和製造者的背景等方面並不熟悉,因此在申請牌照時出現了很多問題。

縮減各方差距提高金融科技水平

為了解決香港金融科技領域認知差異的問題,政府和行業組織可以採取多種措施。首先,加強教育和培訓,向從事傳統金融的人士介紹虛擬資產和Web3技術的基本知識,向從事Web3的人士介紹傳統金融的合規要求和港幣的特殊地位和價值。同時,行業組織可以制定更為嚴格和詳細的自律規定,鼓勵從業者加強對虛擬資產和傳統金融的理解和認知,提高行業整體的合規水平。

政府也需要加強與行業組織的溝通合作。香港政府剛成立Web3.0專責小組,小組成員囊括產業參與者、金融機構及政府官員以平衡監管並推動多元化應用發展正是個好開始。其次,推廣先進技術和工具,例如人工智能和區塊鏈等,來幫助從業者更有效地學習和應用相關知識和技能。這些技術和工具可以通過在線課程、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形式進行推廣和應用。

最後,加強國際交流和合作,借鑒其他地區的經驗和做法,促進全球金融科技領域的發展和合作。這些交流和合作可以通過國際會議、研討會和合作項目等形式進行。綜合這些措施,可以促進香港金融科技行業的健康發展,為香港的經濟增長和創新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動力。

相關原文及出處請點擊:https://finance.mingpao.com/fin/dailyb1592303366123/20230706/1688530662938/%e9%a6%99%e6%b8%af%e5%82%b3%e7%b5%b1%e9%87%91%e8%9e%8d%e8%88%87web3%e5%8f%83%e8%88%87%e8%80%85%e4%b9%8b%e9%96%93%e7%9a%84%e8%aa%8d%e7%9f%a5%e5%b7%ae%e7%95%b0

發表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