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數快」助電子支付入直路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大公報的報道

本會主席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接受大公報訪問有關「轉數快」助電子支付入直路的報導。 【大公報訊】記者陳玉蓮報道:對於香港電子支付的應用,一直以來,香港實行「無現金」城市的步伐均較內地慢,究其原因,最主要是銀行系統未能接通電子錢包。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表示,自從「轉數快」開通後,業界就如打通「任督二脈,氣血暢通」,電子支付可以正式「落地」香港,整個生態終於打通,進入大直路,而電子支付的雪球亦預料將會越滾越大。 他預期香港在半年內電子支付將可以越來越普及化,走向「無現金」城市的步伐將可以加快,當中特別是「車仔麵」店會更快接受電子支付的方式,因為可以簡化其落單的程序,加快交易的時間,從而增加收入。另外,他認為電子支付現階段較為受25歲至40歲年齡層的青睞,最主要是由於該年齡層的消費力強勁,加上使用智能電話較多。 電子支付的趨勢將會越走越快,在電子支付首個階段,預期未來銀行及金融科技公司將會探索分銷分類帳技術,以改變跨境支付,而隨着全球網絡攻擊增加,監管機構將重點放在數據私隱上,而電子支付公司將會陸續投資於高級認證技術,以應對數據泄露的問題。 文章報道原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

【時事全方位】巨額投資創科的成果 —— 陳家豪會長參加「Now 新聞」電視節目

【時事全方位】巨額投資創科的成果(一) 【Now新聞台】題目:政府巨額投資創科何時能見成果? 香港在今年的全球競爭力報告排名下跌一位至第7,其中創新力方面表現明顯較為遜色。政府近年在創新科技上巨額投資,方法是否正確?何時才能發揮作用? 香港創科發展協會會長陳迪源對香港競爭力仍感樂觀,認為雖然創科發展方面排名較低,但競爭力報告排名只下跌一位,加上政府的投資大多是長遠規劃,未能在短時間獲得成效。 陳迪源相信政府繼續發展大灣區、國際創科中心、輸入高端人才及支持產業資源,創科排名會在不久將來會上升。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執行委員會成員李勁華指,政府有心批資源會得到支持,但港人太著重即時成效,他認為不是發放資源就能在短期內獲成效,要在短期內看到顯著成效,應在政策上配合而非只靠投放資源。 【時事全方位】巨額投資創科的成果(二) 【Now新聞台】題目:政府巨額投資創科何時能見成果?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指,應用程式「轉數快」全球各地已推行多時,香港本年度才推出,是因為沒有獨立部門去跟進。他指現時政府架構上沒有特定部門去推行新項目,建議政府就各個新項目設立獨立小組去跟進,更可公開數據,使部門之間有更深入了解,方便大家互相合作。 相關完整視頻請點擊: 【時事全方位】巨額投資創科的成果(一):完整視頻請點擊此處 【時事全方位】巨額投資創科的成果(二):完整視頻請點擊此處

轉數快助港邁向無現金城市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會主席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接受信報訪問有關「轉數快」如何改革業界生態,推動本港邁向無現金城市的報導。 訪問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及 Startupbeat 網頁 金管局「轉數快」近日正式開通,支援各大電子銀包系統,亦能全天候跨銀行轉賬。(黃潤根攝) 香港金融管理局周日(9月30日)全面開通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aster Payment System;FPS),首天運作即錄得逾5萬宗交易,涉款超過2億元。市民只須以手機號碼或電郵識別收款人,即可跨銀行實時交收清算。《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分析「轉數快」如何改革業界生態,推動本港邁向無現金城市。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轉數快」標榜為全球首個支援跨銀行、電子錢包、全天候運作的即時轉賬平台,你對新服務有何看法? 陳:早於10年前,英國已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ast Payment System);新加坡於2014年亦實行快速安全轉移(Fast And Secure … Continue Reading ››

開放政策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文作者陳家豪為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為《信報》發表有關香港支付系統發展的評論文章。 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八達通依然故我,香港卻停留在單一機制的基礎上原地踏步。(黃勁璋攝) 在互聯網及數字經濟年代,開放的支付方式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也是城市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目前全國164個地鐵和公交已經可以用開放及統一基制讓支付公司、銀行、手機及智能手錶、手環開發商參與,百花齊放之餘更做就到整個生態發展。 不同的商業活動、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專業及身份的個體也能參與其中。 香港創科人才愈來愈缺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市場並不開放,使用的技術及商業模式非常封閉。 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八達通依然故我。 當全球地鐵及公交乘客已經紛紛採用不同的國際支付工具如Visa、Master Card、銀聯、微信、支付寶甚至 ApplePay 及 Andriod Pay 的時候,香港卻停留在單一機制的基礎上原地踏步。 政府甚至中央不斷推動香港成為面向全球的創科研發基地,但要研發項目成功落地,一個健康的培植生態必須存在。 …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