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助城市更智慧——第二屆深港大數據論壇在深圳舉行

2018年3月28日,由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互聯網專業協會(香港)、深圳市資訊行業協會及華人大數據學會聯合主辦,羅湖區數字政府建設管理局、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等協辦的“第二屆深港大數據論壇”在深圳富臨大酒店舉行。本會好榮幸成為本次活動的協辦機構之一。
“第二届深港大数据论坛” 活动现场 刘强 摄影
本屆論壇以“大數據助城市更智慧”為主題,一場主論壇和三場分論壇吸引了來自深港和內地的400多位參會者。在主論壇上除了探討打造香港“國際資料安全港”的話題外,對“政府服務如何推進大數據發展”和“大數據應用和城市智慧化”為議題開展了2場互動交流。論壇特邀中聯辦青年工作部副部長楊成偉、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主席蔣宇揚、貴州貴安新區管委會副主任金和平、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主席洪為民、深圳市資訊行業協會副會長/華夏幸福基業股份有限公司陳朝朝、華人大數據學會執行會長車品覺等親臨主禮,華為、騰訊、華大基因、浪潮軟體、路訊通及MotherApp等深港兩地的的大數據首席專家參會並做了精彩的演講。下午三場分論壇分別是未來出行、醫療、供應鏈及金融大資料,深港兩地政企專家分享了在以上三個領域裡大資料的技術應用成果和創新發展思路。 Continue Reading ››

【2018財政預算案】創新科技注資百億 電競產業成新熱點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上午在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香港應善用資源,聚焦具有優勢的生物科技、人工智能、智慧城市和金融科技,利用創科驅動經濟發展。政府在去年100億元的基礎上會額外注資500億元發展創新科技,亦會支持發展迅速且極具潛力的電競產業發展。 在600億資金中,200億元用於落馬洲河套區創科園第一期,包括土地平整、基礎設施、上蓋建設和早期營運。政府亦會預留100億元支持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吸引世界頂尖的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來港;同時與本地大學及科研機構合作進行更多中下游研發項目,為香港匯聚及培育更多優秀的科技人才。 陳茂波表示現正值向創科基金注資的理想時機,將會向創新及科技基金注資100億元。基金對創科工作的支援,於5年內增加8億至15億元,預計資金需求會不斷增加。而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陳家豪認為注資100億是受社會歡迎的,但是他亦都表示了擔憂,因為創科基金的審批機制不透明,沒有預期的產出,因此看不到這些產業未來是否能夠發展從而超過周邊地區。 此外,香港科技園公司將會獲注資100億元,以鞏固科學園作為香港科技基建旗艦的角色。當中約30億元用以興建科研基建和設施,其餘約70億元會用作加強香港科技園公司對其租戶和培育公司的支援,以及在園內設立智慧園區等。 在去年四月成立創新、科技及再工業化委員會的基礎上,本港今年將繼續推動再工業化,興建中的數據技術中心及先進製造業中心將分別於2020年及2022年完成。 今年預算案中對數碼港去年12月完成有關在本港推廣電子競技的研究提出多項意見。數碼港將獲撥款1億元,為數碼港商場塑電子競技及數碼娛樂熱點提供資金,為電子競技比賽提供場地,業界也會在技術發展和人才培訓等範疇得到支援。 陳家豪就電競業的發展表達他的看法,他認為,香港作為中國的門戶,應具備優勢發展電競,但是這方面已經被南韓和台灣超過,所以現在提出這個概念是對的。然而,他亦擔心在這些新興經濟比如電競業方面,政府沒有經驗去分配這些資金,希望在預算案之後能夠做多工夫,使得這些錢可以合理分配。 另外,政府還會放寬科技券計劃申請資格,讓更多中型企業和初創公司受惠,首200萬元合資格研發開支獲300%扣稅,餘額獲200%扣稅的措施,以刺激科技發展。 原文在《新報人財經》上刊登,點擊此處查看原文。

東方之珠憑後勁再發亮

香港一直以跨境貿易帶動金融、地產及旅遊發展,此一成功魔法近年由於外在環境改變而失效,多個指標如競爭力排名、經濟自由度排名、世界最佳營商環境排名等不斷下滑,情況令人擔憂。筆者希望以關於香港創新科技的幾件大事,讓大家知道問題的核心。
相對於其他發達經濟體,香港在回歸後投放於社會的整體科研開支佔GDP比例一直遠低於世界水平。 枉花4年搞清算系統 發達經濟體科研開支佔GDP比例一般達到3%至5%,香港卻不足0.8%。香港的科研種籽其實十分優秀,例如佔據全球無人機70%市場份額的大疆科技,原本是科技大學學生的研發成果,惟最終要放棄香港到深圳才有土壤茁壯成長,本地創科生態遲遲未能出現。 香港政府沒有把發展數據中心視為重點基建項目,也沒有像當年吸引迪士尼來港般,爭取科技公司以香港作為亞大區根據地,相反區內的競爭對手如新加坡則為此提供貼身侍候及多種優惠政策。 香港不但做不成本來可以獨領風騷的亞太數據中心,其後的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發展也因為缺乏底層資源支撐而舉步維艱。 去年底發表的《施政報告》提及本年第三季「快速支付系統」將會實現,香港將邁向智慧銀行新紀元云云。 然而你可知道,新加坡、南韓、日本、英國、瑞典、中國內地甚至印度等經濟體,早於5年前已經陸續實現金融科技最底層的實時零售支付系統,香港卻白白花費4年寶貴光陰推動一些低效和幾乎無人問津的行業清算系統,例如電子月結單(eBill)和電子支票(eCheque)。 勿再錯失區塊鏈機遇 但無論如何,港府近來一系列措施似乎已經走對方向。我們如今必須擺脫舊思想及制度的枷鎖和包袱,利用後發優勢及內地商機發揮香港所長。 期望香港未來幾年不要再錯失由區塊鏈等技術創造的種種機會,在數字經濟的新領域上燃點創造力,令東方之珠再次發出耀眼光芒。 陳家豪-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 原文刊登於信報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finnews/article/1778621/%E6%9D%B1%E6%96%B9%E4%B9%8B%E7%8F%A0%E6%86%91%E5%BE%8C%E5%8B%81%E5%86%8D%E7%99%BC%E4%BA%AE

香港電子支付現新格局——會長接受《經濟導報》訪問文章

▲5月23日,螞蟻金融服務集團(螞蟻金服)旗下電子支付平台支付寶在香港推出港幣版支付寶—“支付寶HK”,並將於25日正式上架蘋果及安卓系統手機的應用商店。這是支付寶的首個非人民幣版手機應用程序。(新華社圖片) 香港創新科技發展原地踏步,從八達通用足廿年已可見一斑。當內地“支付寶”、“微信支付”大行其道,港人仍是以實體現金或信用卡交易為主,Apple Pay、Android Pay、 TNG Wallet也是去年才殺入本港,普及面非常有限,何況當局沒有提供誘因讓港人改變消費習慣,香港要追落後談何容易。最近支付寶終於登陸香港,立刻引起激烈競爭熱潮,這可能有競爭才有進步,令香港電子支付現曙光。 香港電子支付發展相對落後 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近日在網誌指“粵港澳大灣區”一旦成事,將是了不起的事情,香港的金融優勢、深圳的高新科技、廣東省的製造業,再加上澳門的娛樂設施,勢必能成為國際矚目的城市群。但問題是三地法制和稅制不同,尤其是香港電子支付發展落後,勢必大大增加貿易成本,因此各地必須放下單打獨鬥的心態,成立共享的金融支付平台,共同推動發展。 陳家強局長又於4月10日出席互聯網經濟論壇致辭時指,香港正積極發展金融科技,無論是香港銀行或保險業等機構,正陸續推出有關金融科技服務,其Fintech支援設備於企業間亦愈趨普遍。與此同時,香港初創企業由2015年的86間,按年增加60%至138間,並於2014年至2016年期間,合計吸引4億美元的風投資金,港府將會繼續加強及推廣金融科技,包括設立基金援助有關初企及舉辦大型比賽等,以吸引更多不同國家的初企來港發展。他又透露,隨着移動支付愈來愈普及,金管局正研究推出快捷付款系統,相信可進一步加強香港電子支付系統;而金管局早前曾提出央行數碼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ies)的應用,目前正與三間發鈔銀行、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及業界展開研究及商討。 陳局長無疑說到骨節眼處,但如何落實才是大挑戰。曾有些政府官員甚至不承認本港電子支付落後,認為網上交易首重安全,言下之意即是傳統交易方式比較可靠。其實事在人為,網絡保安問題並非不可解決,只在乎當局是否有心去做,若繼續官僚船頭驚鬼船尾驚賊,因循守舊的結果,當然是一事無成。 Continue Read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