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是八達通老闆…. 加強合作才是王道

會長陳家豪先生接受 e-zone I.T. Times 專欄訪問,以下為訪問詳細報道: 【e-zone 專訊】八達通(Octopus)推出 20 年,靠 NFC(近場通訊)接觸技術及綁定大型交通運輸工具及便利店「獨步天下」多年,但隨著資訊技術進步,內地、外國支付服務登陸,要轉型才能應付挑戰。若你是八達通公司老闆,又會如何策劃和調兵遣將呢? 八達通行政總裁張耀堂(下圖)在傳媒午宴總結公司業務,表示今年會主力發展《好易畀(O! ePay)》流動 P2P 轉帳服務,並打算加推 QR Code 網上轉帳服務;以及加強零售付款 (P2M)服務。他又透露,八達通去年零售業務有雙位數增長。 Continue Reading ››

手機支付落後誰之過 港人怕綁卡 政府監管多 – 本會主席接受信報訪問

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擔任信報財經新聞專欄「StartupBeat 創科鬥室」的嘉賓之一,與大家談論香港手機支付發展現狀。以下是報道原文:
圖片來源:Freepik
主持:尹思哲 《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梁生光  錢方海外聯合創始人 有本港大型銀行近期推出移動支付(Mobile Payment)程式,吸引不少市民爭相試用,系統一度不勝負荷。對於手機支付平台日漸普及,《信報》StartupBeat請來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Emil Chan),以及錢方海外聯合創始人梁生光(Will Leung),一起探討中港兩地最新發展。

內地設清算平台助發展

尹:金融科技領域中,手機支付是最「貼地」及最普及的技術,但最近滙豐推出「個人對個人」手機轉賬App初期出現「蝦碌」,到底有何啟示? 梁:感到有點意外。這不算新科技,其他地方已推出三四年,而且滙豐擁有最多的資源及客戶群,其應用程式沒理由一推出便「死機」。但始終是滙豐,消費者一定再給機會。 尹:內地銀行是否已推出類似應用程式? 梁:當然。內地傳統銀行之所以推出有關軟件,其實是因市場壓力,例如微信及支付寶的服務可能顛覆市場,傳統銀行迫於求變,它們發展金融科技的動力是從外而內,不是從內而外。 陳:內地的手機轉賬App並非單由銀行本身推動,央行也佔重要角色,包括為小額支付提供清算平台,不同銀行可以互相轉賬,五六年前已有相關措施。但香港現時未有類似配套,可能要到2018或2019年才有清算平台。 尹:似乎我們落後頗多。 陳:是落後好多好多。新加坡兩年前已有類似清算平台。當有關配套出現,就有許多銀行可以參與。

生物錢包未來大趨勢

尹:談到手機支付發展,香港及內地差距有多大? 梁:差距大得好像兩個世界!港人仍害怕把信用卡綁定在手機錢包,恐怕有危險。正如有人害怕坐升降機會被困,確實可笑。內地人則已廣泛應用技術,市場滲透率很高。香港目前還在討論是否應就綁定信用卡加強監管。 陳:如果大型銀行認真參與互聯網遊戲,應該先培育自己的粉絲,再讓他們教育其他用戶。 尹:阿里巴巴首席執行官張勇說過,生物錢包是未來趨勢。何謂生物錢包?是否像科幻電影般,要在人體植入晶片? 梁:以臉部或聲音辨識的支付技術都屬於生物支付。 陳:生物錢包好比「個人身份認證」。無論是難民登記,抑或銀行開戶,都需要做身份認證,但相關發展卻停滯不前。 尹:本港銀行支付程式出現「蝦碌」,是否意味要寫一個好用的程式十分困難? 梁:當然不是。在內地而言這只是舊技術。香港發展的樽頸位在於監管制度,開銀行戶口的難度比做生意還要高。監管有需要,但目前卻過多。 陳:非洲8年前已推出手機支付,因當地甚少銀行,民眾難以轉賬。電訊商便透過SMS短訊提供轉賬服務。可見若然原始包袱不存在,許多創科發展就容易落地得多。 尹:難道連非洲的發展也比我們快? 陳:絕對是!以前我也提出這個疑問,但外間以為危言聳聽。直至兩三年前,有主流媒體報道內地民眾可以用手機買雲吞麵,本港在手機支付方面大落後的問題才惹來廣泛關注。

難兼顧既得利益者

尹:有一種說法,別期望香港學似內地般廣泛使用手機支付,總之大家沿用傳統方法,或使用銀行推出的程式已足夠,你們是否同意? 梁:這種思維很有問題,那麼有車是否不用發明飛機,有飛機便不用發明火箭?手機支付是顛覆性的科技,發展移動支付很難兼顧既得利益者,必定會令某些傳統服務或企業蒙受一定程度的損失。 尹:手機支付雖然方便,但涉及很多個人私隱資料,例如身份證號碼及消費紀錄,這或令市民憂慮私隱外洩。 陳:政府部門應訂立制度,協助市民監管有關服務商,但政府不應做家長。私隱屬於我,如果我願意用私隱去換取一些好處時,那是自己所作的決定。如果替我做決定,就是剝削了我的自由。 尹:最後,你們預測哪個手機支付程式能跑出? 陳:政府提供13個儲值支付工具牌照,有如戰國時代,未來會出現合縱連橫戰況。假設滙豐與TNG合作,可能贏面甚高 ;因此八達通或會夥拍渣打還擊,未來一兩年會呈現類似整合。就像滴滴打車和快的打車最終合併為滴滴出行,結果成為市場一哥。 原文及訪問錄影片段可點擊此處閱讀及在線觀看

業界:香港人才輸星洲 又關教育政策事?—— 會長接受《e-zone》訪問

會長陳家豪先生接受《e-zone》的訪問,談論香港科技界人才不足的問題。以下為相關報道的文章: 【e-zone 專訊】全世界都在吸引人才增強競爭力,香港在措施力度和深度常遭外界詬病落後亞洲甚至全球先進國家,難以應對人口老化及勞動力下降的人口挑戰。保安局早前向立法會表示,政府自 2015 年推出措施,方便外來人才、專業人士及企業家來港和留港發展,但科技界中人仍嫌政策不足,尤其跟新加坡等地比較。 保安局局長黎棟國在保安局事務委員會會議稱,政府 2015 年 5 月推出「輸入中國籍香港永久性居民第二代計劃」,入境處截至去年底共收到約 417 宗申請,已批准的有 235 宗,獲批申請人主要來自美國、加拿大、澳洲及荷蘭。他們持有金融、工程、設計及資訊科技等專業的相關大學學位,能補充香港人力 。不過,科技界認為需加強香港人才政策。 加強國外招攬 香港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講師及課程總監梁偉峰博士認為,新加坡自知缺乏天然資源,必須到國外招攬頂尖人才,以保持競爭力, 故此星政府推出各項吸引人才的措施,為其經濟的持續騰飛奠定穩固根基,包括興建生物醫藥研究園吸引人才、針對性及策略引進外籍人才、放寬外籍人才居留和工作限制、實施免退稅等優惠措施,更提供豐厚待遇。事實上,新加坡政府以高效率稱著,加上教育制度良好,吸引國際知名學校和跨國企業進駐,自然能培訓更多人才。 此外,當地平均每 … Continue Reading ››

實名認證礙港推行——會長接受《明報》訪問報道

會長陳家豪先生以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身份接受《明報》的訪問,談論有關在香港推行類似的自助單車App的難處。以下是報道的原文:

實名認證礙港推行

【明報專訊】香港有沒有可能推出類似的自助單車租賃?互聯網專業協會副會長陳家豪認為,在香港推行類似的自助單車App有難度,比如實名認證,很多港人會覺得侵犯隱私不願意提供,但為防止單車丟失,這是需要的步驟;另外因為牽涉到利益,或被一些出租單車店和議員反對。不過他認為單車共享值得嘗試,如上水、大埔或梅窩等地的區議會可以先小規模試行,如由本區市民夾錢買單車,還可以解決廢棄爛單車成堆的問題。

沙田區議會大型交通建設及單車網絡發展工作小組早於三年前就發布研究報告,建議在沙田建立自助單車租賃系統,但迄今未得到採納。沙田區議員、區議會交通及運輸委員會主席李世榮稱,沙田一些區域如馬鞍山到大學站已經有單車徑,有條件做自助單車租賃系統,或者在一些人流較多地區做點到點的單車接駁站,如大學站到香港科學園的路程實際很短,卻需要搭乘巴士,若有單車會方便很多。他稱感覺政府一方面在宣傳綠色環保,另一方面卻無誠意推動單車出行,自相矛盾。

財經界有名的「單車上班族」、Bricks and Mortar創辦人兼總裁王震宇(圖)直言,市區很多地區並無提供單車通行的道路,也不夠地方停泊單車才是關鍵,「政府對汽車泊車考慮得非常周到,卻當單車無到」。

「代表文明進步 沒理由不推行」

王震宇直斥政府「懶」,一些官員整天把環保掛在嘴邊,卻忽視市民對單車出行的需要,非常虛偽。反問倫敦、紐約都曾致力於減少私家車流量,為單車騰出空間,為何香港不行?他稱,「一些人仍敵視單車,認為是低等交通工具,這種心態要改變,其實騎單車是城市文明進步的象徵,沒理由香港不推行。」

原文請點擊此處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