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2018

轉數快助港邁向無現金城市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會主席以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身份接受信報訪問有關「轉數快」如何改革業界生態,推動本港邁向無現金城市的報導。 訪問原文刊於信報財經新聞及 Startupbeat 網頁 金管局「轉數快」近日正式開通,支援各大電子銀包系統,亦能全天候跨銀行轉賬。(黃潤根攝) 香港金融管理局周日(9月30日)全面開通快速支付系統「轉數快」(Faster Payment System;FPS),首天運作即錄得逾5萬宗交易,涉款超過2億元。市民只須以手機號碼或電郵識別收款人,即可跨銀行實時交收清算。《信報》StartupBeat請來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分析「轉數快」如何改革業界生態,推動本港邁向無現金城市。 主持:尹思哲《信報》科技編輯 嘉賓:陳家豪 香港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 尹:「轉數快」標榜為全球首個支援跨銀行、電子錢包、全天候運作的即時轉賬平台,你對新服務有何看法? 陳:早於10年前,英國已推出快速支付系統(Fast Payment System);新加坡於2014年亦實行快速安全轉移(Fast And Secure Transfers;FAST),它們均為跨銀行、全天候運作的即時轉賬平台,惟本港「轉數快」(FPS)跨平台轉賬服務額外增添電子錢包一項。 電子錢包的應用與八達通類近,八達通為線下電子支付系統,用戶能把銀行的資金放進電子錢包內,隨時增值或使用。現時歐美國家已把近場通訊功能(NFC)引進Visa、Master等信用卡內,供用戶隨時購物、支付車資之用,逐漸取代舊有的線下電子支付系統。 過去本港率先引入八達通,因此實行「轉數快」服務時,必須兼顧本地用戶習慣,以及電子錢包平台的發展需要。 尹:除了日常小額交易,「轉數快」對商戶、投資者有何得益? 消除銀行企業客戶三方風險 陳:以往本港未有FPS,中小企處理網購等業務時,做法欠缺效率。第一,他們會透過銀行機制,與客戶進行「銀行對銀行」交易,例如使用電子支票轉賬,但過程需時兩天,或須面臨因時失客的風險。第二,中小企可申請信用卡戶口,從而處理客戶的賬單,惟每次交易均須徵費,加上年費及租機開支,使用成本高昂。有中小企為了客源,寧願先發貨、後收錢。由於涉及高風險投資,銀行較抗拒為他們開戶。 FPS平台的出現,讓中小企得以即時跨行轉賬,不但大大提升交易效率,銀行、中小企、客戶三方都毋須承擔風險。直至明年3月為止,FPS所有交易費用全免,商戶交易成本大減。 此外,FPS為用戶提供存根,顯示收款公司的名稱、交易編號、支付系統的參考編號,以及付款金額等詳情,交易資料準確有跡可尋。

Read More »

開放政策是提高城市競爭力的主要手段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信報的報道

本文作者陳家豪為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主席,為《信報》發表有關香港支付系統發展的評論文章。 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八達通依然故我,香港卻停留在單一機制的基礎上原地踏步。(黃勁璋攝) 在互聯網及數字經濟年代,開放的支付方式是智慧城市發展的基礎,也是城市提高自身競爭力的重要元素。目前全國164個地鐵和公交已經可以用開放及統一基制讓支付公司、銀行、手機及智能手錶、手環開發商參與,百花齊放之餘更做就到整個生態發展。 不同的商業活動、不同的企業、不同的專業及身份的個體也能參與其中。 香港創科人才愈來愈缺乏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正是市場並不開放,使用的技術及商業模式非常封閉。 二十年轉眼就過去了,八達通依然故我。 當全球地鐵及公交乘客已經紛紛採用不同的國際支付工具如Visa、Master Card、銀聯、微信、支付寶甚至 ApplePay 及 Andriod Pay 的時候,香港卻停留在單一機制的基礎上原地踏步。 政府甚至中央不斷推動香港成為面向全球的創科研發基地,但要研發項目成功落地,一個健康的培植生態必須存在。 如過樹苗在老年大樹的遮蔽下,哪有機會接觸陽光? 香港政府目前不但沒有創造更多機會,還以狹窄的思維將營運港府交通補貼的責任交給八達通。這好比讓大樹提供更多養分,讓這片土地更不適宜其他樹木生長!久而久之,企業會失去應有的競爭力,城市就變得愈來愈自我邊緣化。 當務之急,是儘快推動各項開放政策及制訂落地時間表。正如金融管理局今年落實的「轉數快」、虛擬銀行以及來年分階段落地的 開放API (Open API)項目正是一些推動 Open Banking 的正面例子。 要配合發展,香港政府必須儘快推動公開數據(Open Data)及共享經濟

Read More »

逾70家公司有興趣 虛銀牌照爭崩頭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蘋果財經的報道

本會主席接受蘋果日報財經版記者訪問有關虛擬銀行發牌情況的報導 【本報訊】今日是遞交申請首批虛擬銀行牌照的「最後死線」!金管局指有超過70家公司向當局查詢及表示有意在港經營虛擬銀行,當中有數家(包括金融和科技機構)已提出申請。不論是傳統銀行還是科網企業,都想在金融科技創新市場分一杯羹,百家爭鳴局面下,到底多少機構能跑出一片天,下一個焦點將是金管局篩走多少申請及首批發牌數量。 記者:陳家恩 金管局指有超過70家公司向當局查詢及表示有意在港經營虛擬銀行。 據本報統計,至少有7間金融機構已遞交或已明確表示會入標,包括渣打香港、網貸平台WeLab、本地電子錢包TNG、跨境支付平台Airwallex、康宏(1019)、時富投資(1049)及中新控股(8207)。 渣打香港昨日發聲明指,已成立一企業實體為營運虛擬銀行作準備。康宏發言人則表示,將會在限期前申請虛擬銀行牌照,並正與其他策略性夥伴積極研究。早前市傳康宏可能夥拍富邦金控或旗下機構入標,消息指,除了考慮與富邦金控合作外,集團會夥拍一家在歐洲有相關豐富經驗,及在當地有實體銀行牌照的數碼銀行申請。 早前亦有傳平保(2318)擬夥八達通拓虛擬銀行,本報據悉八達通不會爭取成為首批入標申請虛銀牌照的營運商,但會繼續探討市場發展可行性,平保發言人亦回覆,暫未有相關信息可披露。 金管局指有超過70家公司向當局查詢及表示有意在港經營虛擬銀行。資料圖片 成功申請比例料減少 另外日前在業績會上表示積極研究申請牌照的兩間本地銀行,包括中銀香港(2388),發言人指目前尚無可以對外披露的信息;東亞(023)在截稿前未有回覆。市傳內地金融巨企螞蟻金服和微眾銀行早前亦有感興趣,但暫未得悉意向。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認為,部份傳統銀行申請虛擬銀行牌照也有好處,「業務可以即刻落地嘛!而且唔少金融機構目標不止本土,亦方便進入一帶一路地區插旗。」不過對於掀起混戰局面,他認為成功申請比例會減少,入場門檻提高;又相信金管局發牌標準審慎,「這是管理學的問題,金管局全名係『金融管理局』而非『金融發展局』或創新局,相信仍會以風險管理為大前提。」 據外國經驗,他預料虛擬銀行業務會以跨境支付、微貸和財富管理為起步點,因為較為直接簡單;而且虛擬銀行有能力,以新信貸方式評核客戶,有助減低壞賬風險,從而壓低息口,「市民都會受落。」至於在虛擬銀行推出的同時,他相信港府亦會加大力度落實電子身份證(eID)的推行。 相關報道文章原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

Read More »

陳家豪:香港不可錯過區塊鏈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香港商報網的報道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馮金鋒報道: 智慧城市聯盟金融科技委員會主席陳家豪今於一茶席間以阿里巴巴多年前曾以同股不同權於香港申請上市被拒為例,希望香港金融政府各界勿錯過區塊鏈所代表的金融科技發展,否則將來即便修正相關法規亦於事無補。  陳家豪介紹道,區塊鏈是一種應用,借助它可加快交易,例如賣買樓盤及股票,因不再需要中介。他強調,區塊鏈不是比特幣,認為後者曾帶著許多欺詐案,致使政府金管部門對前者於金融科技之應用有所擔心及保留。 相關報道文章原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

Read More »

區塊鏈宣道者Emil Chan —— 陳家豪會長刊登於《Wepro180睿報》專訪

以下是本會會長陳家豪先生刊登於《Wepro180睿報》的專訪,全文如下: 「我自己不炒賣 Bitcoin,我只以半退休的銀行家身份去觀察區塊鏈,所以可以比較客觀。」Emil Chan 近年醉心研究區塊鏈,以其銀行界的資歷、對電腦科學尤其 FinTech 的認識,相對起那些似「炒家」多一點的專家,請來 Emil Chan 講區塊鏈,當然更具說服力。 遇上區塊鏈:不得了 「當我認真地研究區塊鏈,我覺得這個不得了。」二十多年銀行業經驗,見慣大場面的 Emil,經手的支票銀碼大到唔夠位填,更是銀行的 IT security 專家,對新科技的觸覺更非常敏銳,但起初對 Bitcoin 也不以為意。「直到全球瘋狂炒賣到十倍時,區塊鏈開始吸引我的注意,它有當日互聯網出現、破壞傳統世界的影子,一種創造性破壞 (creative destruction)。」然後,Emil 不斷鑽研,發現區塊鏈技術驚人潛力幾可改變世界。 由分散式講到馬克思主義 Emil 研究區塊鏈並非為錢,而是基於電腦科學研究者的使命 —

Read More »

本港數碼競爭力排名跌出十大——陳家豪會長參加「Now 新聞」電視節目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會長陳家豪認為,現時香港在傳統經濟產業發展很好,但政府沒有給予創科足夠的發展空間。此外,他認為香港教育未能與世界接軌,令香港學生在創科方面能力比其他地區學生低。 香港無線科技商會主席羅國明認為,政府應推出更多政策吸引外來投資者投資香港的創科公司。他又認為,香港生活水平高,香港創科公司難以聘請國際員工來港,亦難以吸引外來的創科人才。他希望創科業界可以互相合作,發展好創科業。 完整視頻請點擊此處查看。

Read More »

【財政預算案2018】巨額撥款誰來監管

【e-zone 專訊】「派糖」不止基層市民受惠,港幣 500 億元供香港發展科技才是大手筆?《財政預算案》剛公布,措施惠及創新科技、金融服務業、創意工業、電子競技(eSports),科學園、數碼港、落馬洲河套區創科園、創新及科技基金均獲大量注資搞科技。皆大歡喜還是「圍威喂」尚未知,有業界已指逾 500 億港元的投資不是小數,分配及運用必須公開公正,更指創科措施方向了無新意。 基金注資:「半桶水」 香港創科發展關注組(HKITDCG)召集人陳迪源表示,撥款 500 億元發展創新科技,同時把近四成年度盈餘跟市民共享,當然值得讚賞;預留 100 億元支持建設醫療科技創新平台和人工智能(AI)及機械人科技創新平台,跟市民享受科技發展成果,更可以輸出到香港以外的地區。不過,但《預算案》在其他方面沒有太多資訊科技相關的聯繫;對行政長官之前成立的「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能否發揮作用也持觀望態度。 陳迪源認為,「半桶水」的基金注資方式也需改善,如「創科創投基金」投資只得 20 億港元,委員會的組織也不夠透明;相比新加坡類似委員會(RIEC)獲得 5 年高達 190 億新元(約港幣 1,124 億元)撥款,實在杯水車薪。此外,財政預算案中對於「再工業化」著墨不多。 電競:僅靠數碼港難成事 至於推動本港電競業發展,品牌當然歡迎,如 Razer(雷蛇)便指政府投資 1 億港元開拓電競能協助行業發展。但陳迪源認為,在數碼港建場地並不足夠,應該有具體的計劃,發展完整遊戲開發生態環境(如:人才培訓、技術發展),才能真正把握電競商機,否則最終只是商業和旅遊項目,無法帶動本港科研發展。

Read More »

區塊鏈之成功與普及路徑的探索——會長發佈于《Medium》的文章

區塊鏈應用會在哪個國家先普及? 美國?日本?中國? 不,和移動支付的發展一樣,它將會在相對落,百費待興的地方先做到。因為這新科技的「分散式信任」及「去中介化」特性在這些地方最容易產生價值。加上其他科技應用如生物特征識別技術及低成本的手機網絡,這些地方就不需要依賴中央銀行印刷貨幣、投入大量資源穩定金融系統就馬上可以通過在區塊鏈上建立信用體制去紀錄及有效管理資源的分配。 大家可能會關心生物特徵識別技術會侵犯個人私隱,大家可否想過當私隱可以馬上換取人身安全和基本自由的時候,我們就會取捨。如果該平台由負責任的國際組織設置,他產生的正面效益肯定會比當地是軍政府、土豪惡霸等霸佔社會資源來得合理吧。 分散式信任制度用來幹嘛? 長期以來,社會通過法制及技術等不同方法來建立信任。 但無論是民主或社會主義政權的信任制度仍然有很多痛點未能解決。 傳統信任制度數據零散、身份認證辦法落後導致個體角色不明朗、難以判斷信息真假。 區塊鏈技術正是解決這些問題。 去中介化只為了節省成本? 由於不需要中介結構,區塊鏈技術不但降低了建立和維護中間結構的成本以外還可以解決了中介信用問題。社會的經濟行為如交易就可以在不需要中介作為擔保(如銀行)的情況下,解決點對點互信問題從而解決「土豪」、「地主」等惡勢力的出現,更可以避免利益持分者的「尋租」行為,妨礙社會正常發展。 當智能合約遇上區塊鏈 智能合約其實是與互聯網一同出現的技術,但一直缺乏可靠的信任機制使其發揮力量。 區塊鏈的分散式信任和去中介化特性正好提供一個有效環境。 智能合約不只是一個可以自動執行的程序,它本身其實就是區塊鏈生態的參與和檢察者。由於它會對接收到的信息進行回應並自動執行,交易就自然可以有效地在一個公開並透明的環境下被處理。 只要運用得宜,他將會徹底改變未來社會的運作模式。 因為受到傳統法治及習慣的影響,我沒法估計區塊鏈技術什麼時候才會被傳統社會接受並廣泛應用。 但我可以肯定它的好處很快就會在那些有迫切需要的地方開始並急速發展起來。 很多企業的創新策略也是靠一招「以農村包圍城市」而成功的,相信區塊鏈技術的廣泛應用也將會一樣。請大家拭目以待。 文章原出處請點擊此處查看。

Read More »